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教体艺〔2023〕1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拓展深化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校决定开展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项目申报工作。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一)文化浸润,滋养心灵品德。引导学生深入传统文化,汲取心灵养分,为培养德技双馨的职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逆境锤炼,增强心理韧性。锻炼学生在逆境中应对压力、锻造心理韧性的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节奏,为未来职场筑牢心理防线。
(三)目标引领,护航心理成长。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目标,规划成长蓝图,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投身学习实践,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共情陪伴,构筑心灵家园。营造温暖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同理心与团队合作精神,借心灵沟通与共鸣提升学生归属感,化解心理隔阂,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生态。
二、项目类别
(一)互助科普类:围绕心理健康核心主题,开展互助科普类活动,促进朋辈分享与交流。如心理主题班会、特色团体辅导、寝室文化展示等。
(二)知识竞赛类:通过举办心理健康主题竞赛,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提升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如心理知识大赛、心理微电影大赛等。
(三)户外挑战类:鼓励师生走出教室,融入自然,通过户外拓展活动,感受自然之美,放松心情,促进身心和谐。如户外素质拓展、趣味运动会等。
(四)艺术表达类:运用表演、绘画等艺术手段,帮助学生表达情绪、释放压力,同时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如心理情景剧、艺术团体辅导等。
(五)游园体验类:通过心理健康主题展示和体验项目,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师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营造浓厚的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氛围。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心理游园会。
三、项目主题
序号 | 项目主题 | 时间 | 项目主题 |
1 | 春启·文化养心 | 3-4月 | 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连续) |
2 | 心理运动会 | ||
3 | 夏砺·逆境破茧(结合“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 5-7月 | 心理委员风采展示 |
4 | 自选主题 | ||
5 | 自选主题 | ||
7 | 秋望·向阳而生(结合“10.10”精神卫生日”系列活动) | 8-10月 | 自选主题 |
8 | 自选主题 | ||
9 | 自选主题 | ||
10 | 冬暖·心灵共振 | 10-11月 | 优秀心理班会评比 |
11 | 自选主题 |
四、项目申报
(一)项目立项
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申报仅限校级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经费支持。资助项目需严格遵循以下要求,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1.项目必须紧密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核心主题,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2.鼓励项目不断创新,通过新颖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3.项目应注重实效性,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普及,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4.项目应深入挖掘学院的专业优势,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融入其中,确保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活动成为展示学院教育成果和专业特色的窗口。
5.项目鼓励发挥朋辈心理服务力量,鼓励组建专门学生团队,开展相关活动,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申报项目材料需包含完整的《项目申报表》(附件1)。需明确活动对象、时间、地点,设置活动满意度反馈机制(10分制),项目开展频次可分为单次或连续(连续活动原则上每学年不低于2次)。项目负责人需为负责学院心理专项工作的老师。
(二)申报流程
申报环节:各学院需于2024年3月23日前,将《项目申报表》电子版打包命名“年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校级项目申报”,发送至中心邮箱:wtc_psy@126.com;纸质材料需指导老师签字、所在学院盖章后,交至心理中心办公室。
审核立项:心理中心将组织专家根据项目思想性、策划可行性、经费合理性、活动创新性及群众性等维度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在心理中心官网进行公示,立项项目将获得相应的经费、场地和设备支持。
执行环节:立项项目需按照计划开展活动,活动务必要通过学程导航系统发布。充分做好前期宣传、中期执行与后期反馈。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求活动现场须有“心动力赋能行动”标识的宣传物料。
项目验收:项目结束后,组织方需及时在学程导航系统中填写活动过程记录,并报送活动开展情况的书面材料(含活动图片/视频、活动频次、参与人数、推文报道等资料)到心理中心进行验收,并参与活动交流分享。项目报账流程需遵循学校财务管理规定,提供正规发票和详细清单。
(三)经费支持
成功申报的项目团队可获得由心理中心提供的活动经费支持(具体金额根据项目评审结果确定)。经费使用需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规定执行,确保节约为先、专款专用。
(四)项目验收
心理中心计划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行一次项目验收会议,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项目组织方需特别留意,项目要通过“学程导航”系统进行发布,同时详尽记录以下内容项目实施过程、活动成效、学生参与情况、评价反馈、经费使用等内容,这将作为项目验收的关键依据。
请各学院高度重视此次项目申报工作,积极组织动员,确保申报项目的质量和数量。心理中心将对立项项目的工作进展进行动态追踪和实时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同时,项目开展情况将纳入年度学生工作考核,并用于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展示。
项目申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管老师,王老师,郜老师,联系电话:02787767520。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25年3月12日
附件1 2025年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校级项目申报书
附件2 “心动力赋能行动”活动体系框架
附件1
2025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
申
报
书
学院名称:
申报日期: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项目描述 |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主题 三、背景及意义 四、时间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五、活动方式(在选项后打√) 团体分享类□、竞赛挑战类□、户外拓展类□、艺术展示类□、 游园展览类□ 六、简要阐述项目内容、设计、保障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点(500字以内) 七、内容概要 八、项目预算(格式参照学校部门采购清单)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
七、预期成果、展现形式 八、项目预算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
项目团队 | 项目负责人 | 姓名 | 职务 | ||
联系方式 | |||||
项目团队构成 | 团队总人数 | ||||
教师: 人,学生: 人 | |||||
学院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备注:详细策划书附表后
附件2 “心动力赋能行动”活动体系框架
“心动力赋能行动”活动体系框架
一、活动背景
在素质教育与“五育并举”的背景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培育德技并修人才的重任。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关键,一直以来,学校用心营造健康校园文化,关注学生心灵成长。为深度融合“五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特推出“心动力赋能行动”,通过多元活动,助力学生全方位提升心理素养,为职业发展和人生之路打牢基础。
二、活动目标
(一)文化浸润,滋养心灵品德。引导学生深入传统文化,汲取心灵养分,为成为德技双馨的职业人才筑牢根基。
(二)逆境锤炼,增强心理韧性。锻炼学生在逆境中应对压力、锻造心理韧性的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节奏,为未来职场筑牢心理防线。
(三)目标引领,护航心理成长。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目标,规划成长蓝图,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投身学习实践,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共情陪伴,构筑心灵家园。营造温暖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同理心与团队合作精神,借心灵沟通与共鸣提升学生归属感,化解心理隔阂,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生态。
三、具体活动内容
(一)“春启·文化养心”
1.活动主题:寻根·传承:在传统文化中遇见心灵
2.活动时间:3-4月
3.五育融入元素(供参考):
德育:通过道德故事心理剖析会等活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故事和经典典籍,如《论语》、《道德经》等,进行深入解读与演绎,引导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故事中的人物的心理动机、情绪变化,以及这些道德行为背后的心理支撑,从而感悟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在道德滋养中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美育:结合书法、国画、茶道等传统艺术形式打造传统艺术心灵体验坊。邀请资深艺术家进行现场指导和演示,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设置心理放松与冥想环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审美素养,感受艺术带来的内心宁静与愉悦,净化和升华心灵。
劳育:组织非遗手工艺心灵劳作营,如剪纸、陶艺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专注力和创造力,同时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将学生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完成手工作品在学生“一站式”社区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心理健康。
“夏砺·逆境破茧”
1.活动主题:突破·蜕变:在挑战中锻造心理韧性
2.活动时间:5-6月
3.五育融入元素(供参考):
体育:通过精心设计的户外拓展和团队运动项目,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团队协作拼图,同时要求成员进行有效沟通与情绪管理等开展趣味心理运动会。不仅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协作精神、坚韧意志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更能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智育: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压力管理与逆境应对的专题讲座,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调节方法,如情绪ABC理论、正念减压法等,提升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应对能力。
劳育:设计一系列校园清洁、绿化维护、图书整理等劳动任务,记录劳动心得,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分享。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价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责任感。
(三)“秋望·向阳而生”
1.活动主题:启航·未来:在希望中绘制成长蓝图
2.活动时间:9-10月
3.五育融入元素(供参考):
智育:结合职业规划与学业发展,开展目标管理、时间规划等主题工作坊,通过心理测评工具,如职业兴趣测评、性格测试等,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同时邀请职业规划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未来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压力。
美育:通过愿景板制作、希望主题摄影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未来的憧憬与期望。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内心的希望与梦想,分享创作背后的心理故事,激发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展望未来,点燃希望之火。
德育:组织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宣传、关爱孤寡老人等,引导学生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和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关注自身情绪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奉献的快乐和意义。
(四)“冬暖·心灵共振”
1.活动主题:联结·共生:在互动中温暖彼此
2.活动时间:11-12月
3.五育融入元素(供参考):
德育:通过朋辈支持、暖心行动等活动,如心灵驿站、互助小组等,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倾听、陪伴和心理支持等服务,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美育:举办“心灵联结”主题音乐会,邀请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举办一场温馨的音乐会,演奏经典曲目、演唱温暖歌曲,用音乐和艺术传递情感与温暖,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同时也鼓励学生原创作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吐槽发泄压力,把内心的委屈、愤怒等负面情绪通过音乐、诗词、脱口秀的形式抒发出来,缓解学生压力,改善情绪状态,增强心理韧性。
体育:组织校园荧光夜跑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设置团队任务,通过团队合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夜跑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团队的力量,释放学习和生活压力,实现体育与心理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