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职网讯(通讯员 吴量)4月21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树堂开展以《课程思政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为主题的教学培训。此次培训标志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下简称心理课程)育人工作进入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树堂老师为心理课程教师培训
吴树堂全面介绍了课程思政的起源与发展,育人作用与意义,在自己十年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基础上,深入辨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联系,提出两种教育的整合切入点与途径。他还结合课程教学实际,阐释课程思政如何渗透在不同学科,并从善恶与心理健康的联系的角度说明了课程思政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发挥的途径,分享了课程思政快乐教学的八大“秘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与吴树堂老师交流探讨
参加培训的教师认真聆听,并就“如何避免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的硬焊接”“如何深入挖掘心理学科的思政元素”等问题与吴树堂老师展开积极交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王兰波表示,自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积极布局,将心理课程摆在心理育人工作的主阵地,规范课程设置,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组织编写符合高职学生心理成长需求的课程教材,实现课程教学全覆盖。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三教改革”、“育人体系”和“课程思政”建设,对高职心理课程建设提出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积极响应,正着力在心理课程建设方面尝试一系列改革创新,此次培训正是应对“课程思政”建设新要求、新挑战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于2020年启动,目前已申报建设校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与此同时,“活页式”教材编工作正在按照“三教改革”要求有序推进。下一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等方面思政元素的梳理与挖掘,持续开发并丰富与课程思政相匹配的心理课程教学资源库,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等工作也将走向常态化。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发挥心理课程在指导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育人作用,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和心理育人工作体系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审核:王兰波)